续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编者毕沅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湖广总督。积二十馀年之力,四易其稿,以宋、辽、金、元四朝正史为经,以徐乾学《资治通鉴后编》为基础,参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叶隆礼《契丹国志》及各家说部、文集约百数十种,记述详明,文字简要,上起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下迄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共四百一十一年,成书二百二十卷,展示了宋、辽、金、元四朝兴衰治乱的历史,其中北宋部分较为精确,元代部分较为简略。 
  《续资治通鉴》上与《资治通鉴》相衔接,即起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下迄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共四百一十一年,是仿《资治通鉴》体例编写一部较完备的宋辽金元编年史,全书共220卷。编者以徐亁学《资治通鉴后编》为基础,并从宋、辽、金、元四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一百多种书中取材,凡四易稿,历二十年而成。其中北宋部分较精,元代部分较为简略。

宋纪一 宋纪二
宋纪三 宋纪四
宋纪五 宋纪六
宋纪七 宋纪八
宋纪九 宋纪十
宋纪十一 宋纪十二
宋纪十三 宋纪十四
宋纪十五 宋纪十六
宋纪十七 宋纪十八
宋纪十九 宋纪二十
宋纪二十一 宋纪二十二
宋纪二十三 宋纪二十四
宋纪二十五 宋纪二十六
宋纪二十七 宋纪二十八
宋纪二十九 宋纪三十
宋纪三十一 宋纪三十二
宋纪三十三 宋纪三十四
宋纪三十五 宋纪三十六
宋纪三十七 宋纪三十八
宋纪三十九 宋纪四十
宋纪四十一 宋纪四十二
宋纪四十三 宋纪四十四
宋纪四十五 宋纪四十六
宋纪四十七 宋纪四十八
宋纪四十九 宋纪五十
宋纪五十一 宋纪五十二
宋纪五十三 宋纪五十四
宋纪五十五 宋纪五十六
宋纪五十七 宋纪五十八
宋纪五十九 宋纪六十
宋纪六十一 宋纪六十二
宋纪六十三 宋纪六十四
宋纪六十五 宋纪六十六
宋纪六十七 宋纪六十八
宋纪六十九 宋纪七十
宋纪七十一 宋纪七十二
宋纪七十三 宋纪七十四
宋纪七十五 宋纪七十六
宋纪七十七 宋纪七十八
宋纪七十九 宋纪八十
宋纪八十一 宋纪八十二
宋纪八十三 宋纪八十四
宋纪八十五 宋纪八十六
宋纪八十七 宋纪八十八
宋纪八十九 宋纪九十
宋纪九十一 宋纪九十二
宋纪九十三 宋纪九十四
宋纪九十五 宋纪九十六
宋纪九十七 宋纪九十八
宋纪九十九 宋纪一百
宋纪一百一 宋纪一百二
宋纪一百三 宋纪一百四
宋纪一百五 宋纪一百六
宋纪一百七 宋纪一百八
宋纪一百九 宋纪一百十
宋纪一百十一 宋纪一百十二
宋纪一百十三 宋纪一百十四
宋纪一百十五 宋纪一百十六
宋纪一百十七 宋纪一百十八
宋纪一百十九 宋纪一百二十
宋纪一百二十一 宋纪一百二十二
宋纪一百二十三 宋纪一百二十四
宋纪一百二十五 宋纪一百二十六
宋纪一百二十七 宋纪一百二十八
宋纪一百二十九 宋纪一百三十
宋纪一百三十一 宋纪一百三十二
宋纪一百三十三 宋纪一百三十四
宋纪一百三十五 宋纪一百三十六
宋纪一百三十七 宋纪一百三十八
宋纪一百三十九 宋纪一百四十
宋纪一百四十一 宋纪一百四十二
宋纪一百四十三 宋纪一百四十四
宋纪一百四十五 宋纪一百四十六
宋纪一百四十七 宋纪一百四十八
宋纪一百四十九 宋纪一百五十
宋纪一百五十一 宋纪一百五十二
宋纪一百五十三 宋纪一百五十四
宋纪一百五十五 宋纪一百五十六
宋纪一百五十七 宋纪一百五十八
宋纪一百五十九 宋纪一百六十
宋纪一百六十一 宋纪一百六十二
宋纪一百六十三 宋纪一百六十四
宋纪一百六十五 宋纪一百六十六
宋纪一百六十七 宋纪一百六十八
宋纪一百六十九 宋纪一百七十
宋纪一百七十一 宋纪一百七十二
宋纪一百七十三 宋纪一百七十四
宋纪一百七十五 宋纪一百七十六
宋纪一百七十七 宋纪一百七十八
宋纪一百七十九 宋纪一百八十
宋纪一百八十一 宋纪一百八十二
元纪一 元纪二
元纪三 元纪四
元纪五 元纪六
元纪七 元纪八
元纪九 元纪十
元纪十一 元纪十二
元纪十三 元纪十四
元纪十五 元纪十六
元纪十七 元纪十八
元纪十九 元纪二十
元纪二十一 元纪二十二
元纪二十三 元纪二十四
元纪二十五 元纪二十六
元纪二十七 元纪二十八
元纪二十九 元纪三十
元纪三十一 元纪三十二
元纪三十三 元纪三十四
元纪三十五 元纪三十六
元纪三十七 元纪三十八